常州市武进区的洮滆湿地公园,作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近年来在生态保护和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其中,快瞳科技提供的鸟类识别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为鸟类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技术应用背景
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,洮滆湿地公园面临着对鸟类种群进行科学监测的需求。传统的监测方法耗时耗力,且难以实现对鸟类种群的全面和实时监控。快瞳科技的鸟类识别技术以其高效、准确的优势,为湿地公园的鸟类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。
快瞳科技鸟类识别技术
快瞳科技的鸟类识别技术基于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,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,实现了对鸟类的自动化监测。该技术能够支持识别静止或飞行状态下的鸟类品种,覆盖国内及北美地区的所有鸟类品种识别,适用于多种鸟类监测应用场景。
在洮滆湿地公园的应用中,快瞳科技的鸟类识别技术通过智能摄像头等监测设备,实现了对鸟类的动态巡航抓拍和智能识别。这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和准确度,还为鸟类保护提供了科学、全方位的数据资源。
实施效果
通过快瞳科技的鸟类识别技术,洮滆湿地公园在2023年9月至2024年7月的监测期间,共记录到鸟类47种,隶属于13目26科,鸟类总数高达1176只。其中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占比达到了监测物种数的9%,留鸟占监测物种数的60%。这些数据的获取,为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。
此外,洮滆湿地公园还发现了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,包括黑翅鸢、鹗、红隼和水雉,这些珍稀鸟类的出现,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,也成为武进区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体现。
生态修复与保护
快瞳科技的鸟类识别技术不仅在监测方面发挥了作用,还为洮滆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支持。通过监测数据,公园管理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鸟类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,从而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。
同时,武进区以洮滆湿地公园为中心,全域推进湿地链建设,充分发挥河湖湿地的生态功能,为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。通过投资数亿元的水生态修复工程,洮滆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,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结语
基于自研AI视觉识别技术,快瞳科技提供鸟类品种识别、数量统计、动态
监测等识别算法,并支持搭建AI智能监控监测系统和大数据平台,广泛适
用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保护、动物科普、打击鸟类非法贩卖、观鸟摄影摄
像、智能喂鸟等场景,助力鸟类生态智能保护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
美好环境。